白天鹅网首页 | 红色邮箱 | 网站地图

从自给自足到“绿色银行”——我州全力推进特色林果业产业发展  

 2018-06-06      巴州报社


  在5月18日至21日举行的2018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上,新疆羌都枣业股份有限公司展示的红枣产品,受到中外参会人员的好评,他们记住了“羌都”这个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该公司首次以第三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的身份亮相此类盛会。
 
  去年年底,国家林业局公布第三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新疆羌都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依靠企业规模、带动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和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实力,成为此次全疆唯一入选的企业。其实,新疆羌都枣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只是我州林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州已培育林果产品加工企业140余家,农(林)业产业化林果重点龙头企业41家,农民林果专业合作社234家,40余个产品获品牌、名牌产品认证,在国内各大城市已建立产品直销网点,具备年产百万吨优质果品的生产能力,建立了60万吨的果品贮藏保鲜库。
 
  回首我州林果业发展之初,农民仅仅是在房前屋后或者在边角地零星种植果树,处于小家小户、自给自足的分散经营模式。巴州林业局的相关资料显示,作为我州独具特色的林果产品,1980年,全州香梨的种植面积还不足1.4万亩。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州林业基地总面积不足4万亩,产量不到5000吨。库尔勒市上户镇喀拉苏村梨农杨卫忠回忆说:“我于1985年开始种植香梨树,那时,库尔勒市也主要是沙依东园艺场、上户镇、铁克其乡等地种植香梨树,像现在这样大面积、集中连片的种植景象,在当时是想都不敢想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州林果种植总面积增至近20万亩,产量超过3.5万吨,林果业出现以香梨为主的生产、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等多个产业链环节,产业链条开始形成,附加值更高的林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林果业形成以香梨、杏、葡萄等果品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为主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已全面展开,产业化经营效果进一步凸显出来。
 
  当时,作为我州从内地引进的林果品种,红枣种植仍在起步阶段。1992年,全州红枣种植面积仅为3420亩。进入21世纪后,若羌、且末两县确定红枣产业发展战略,从内地引种灰枣、冬枣和骏枣等品种,依托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等独特的光热资源,在种植上取得成功,红枣品质甚至超过原产地。目前,全州红枣面积增至63万亩,年产红枣17万吨。特别是若羌县,2016年农牧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连续8年蝉联西部十二省区之首。若羌县枣农祝前进回忆说,没有种红枣之前,家里种了10亩棉花,每亩收入800元,扣除成本后,所剩无几。为了补贴家用,他每年不得不外出打工。种上红枣后,祝前进不再外出打工,家里建起了二层小楼,生活也过得越来越殷实。
 
  在我州特色林果业发展进程中,重点龙头企业也在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新疆羌都枣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3万亩的红枣基地,建成年产2000吨干制枣的风选、分级、清洗、烘干、自动包装等生产线两条和5000吨保鲜冷藏库,通过延长产业链,促进红枣深加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利益联结机制,巩固和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红枣生产面积,推动红枣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我州已形成了以库尔勒和尉犁地区香梨、轮台县白杏、若羌县和且末县红枣、焉耆盆地葡萄、尉犁县枸杞等五大特色林果产业格局,林果种植总面积达175万亩以上,年产鲜果近76万吨。根据巴州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州农民人均林果业纯收入达3755元,较2016年人均增加了141元。林果业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较1997年的8.9%提高到2017年的22%,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记者 姚成)
 
 
[责任编辑:武新梅]

主管单位:中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组织部
主办单位:巴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地址:新疆库尔勒市文化路
电话:0996-2276395 传真:0996-2276395